重庆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扎实推进“百千万”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着力搭平台、建机制、造氛围,优化创新创业实践生态,切实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打造全过程培养体系。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在新生中实施“启航计划”“晨曦计划”,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深蓝计划”,将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融入大学生涯教育,积极构建全学制全过程贯通的“三课堂”培养体系。打造第一课堂课程群,细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创新创业实...
重庆大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重要论述为遵循,不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积极探索离退休服务管理新模式,促进学校和谐稳定发展,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初心引领思想建设。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离退休支部活动、党课、专题学习会、报告会、文体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思想建设为灵魂,通过访谈调研、网络发声、征文抒怀、体验实践、节庆活动等形式引导离退休老...
重庆大学认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产出一批标志性学术成果,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数首次达到7个,其中工程领域进入全球千分之一。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加强材料、化学、大生命等基础学科研究,逐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高水平研究和学术论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学校SCIE检索论文同比增长16.72%,其中1区论文增长62...
重庆大学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坚持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统筹实施“三项工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课程思政工作水平。实施“政治理论课程提升工程”。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和教学督导组,出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意见,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与重庆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与其...
重庆大学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积极研究新工科专业内涵,以通识教育和跨界培养两轮驱动,创新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培养,积极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以“通专融合、跨界培养”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学生“深厚的基础理论与强烈的创新意识”为目标再造通识教育,实施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构建广义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奠定学生深厚的数理化文史哲基础,...
重庆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教育服务理念,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毕业季活动,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感恩母校、立志成才。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毕业生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组长,校内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全面参与毕业生离校工作。建立毕业生离校网络服务系统,按照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人员分版本制作系统使用手册,各学院、各部门做好学生离校环节在线审查以及现场确认...
重庆大学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总要求,从队伍配置、材料审核、教育培训等方面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全面夯实基层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质量。配齐建强专职组织员队伍。出台组织员队伍管理办法,明确专职组织员配备要求和工作职责,学校党委为各二级党组织提供1个科级管理岗位,二级党组织按照至少配备1名专职组织员工作要求安排专人从事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推行组织员工作例会制度,围...
举好一面旗,创新师德教育。树好心中旗,坚持思想教育,多平台、多渠道、多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教职工开展“争做四有教师 培育时代新人”专题政治理论学习。抓好胸中旗,强化信念教育,开展“信仰的力量”师生党员宣讲活动,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在教师资格培训中系统讲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教育作为优秀教师团队、骨干教师培育的重要内容,...
重庆大学积极探索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实验室技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实验室安全零事故,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构建三级责任体系,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成立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和指导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工作委员会下设专家工作小组,负责全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的技术支持;实验室及设备管理处下设实...
重庆大学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学校综合改革要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围绕招生自主权、学位授予标准制定权、经费自主使用权三个重要环节,不断加大放权力度,下移管理重心,推动落实学院研究生培养主体责任,完善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加大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自主权。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调整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开考试的方式,加强对考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察;进一步推广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突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