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
欧可平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布置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5-05-04 00:00  阅读次数:

同志们:
今天学校召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布置会,我讲三点意见: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二是我们为什么能够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三是我们怎样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1.我们为什么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复兴中华民族为己任,谋划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谋划和平崛起的大国梦、强国梦,制定了“四个全面” 战略、积极应对新常态,提出“一带一路”方案,设立亚投行,建立丝路基金。无论是内政外交国防,还是治党治国治军,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雄才大略。强国必先强教,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了系列重要讲话,特别强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强调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实施教育综合改革,启动2011计划、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明确提出985大学都要纳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也在谋划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在谋划学校发展的时候,首先明确的是学校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就是顺应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建设一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首先是要建成国内一流大学,进而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学、最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和我们办学之初提出的完备弘深之大学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80多年前,在中国如此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办学先贤尚且能够提出如此宏大而富有远见的办学目标,我们今天来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特别是中国的和平崛起,由世界大国建成世界强国,走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必须要有一批一流大学作为支撑,中国也必然会崛起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人才辈出、文化兴盛为支撑的,这已是被世界大国强国发展历史反复证明的一个基本规律。同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高水平大学,科技、文化软实力愈来愈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因此,“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2.我们为什么能够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1990年,美国的GDP是5.8万亿美元,日本是3万亿美元,中国3800亿美元,我们是日本的八分之一,美国的十五分之一;20年后,2010年中国GDP是5.8万亿美元,日本5.5万亿美元,美国14.6万亿美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赶上了美国1990年的经济总量;2014年,中国GDP是 10.4万亿美元,日本4.8万亿美元,美国17.4万亿美元,我们是日本2倍多,是美国的60%。25年前,我们很难想象中国今天的经济成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的科技、文化、大学等软实力也必将迅速崛起。从世界大学排名的版图来看,世界100强大学,目前美国占近到50席,欧洲占到30席,亚洲及其他地区占到约20席,中国清华、北大两所大学进入世界100强。而在985工程启动以前,我们国家没有进入世界100强的学校。经过985二期建设,清华北大进入了世界100强,但位置比较靠后,另外还有5所左右的大学进入世界500强;经过985三期建设,清华、北大进入世界50强,有近10所大学进入世界500强。由此看出,只要方向对了,经过重点建设,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国的世界强校翻了一番,所以我们可以预见:到2020年,中国会有近10所大学进入世界100强,有近20所大学进入世界500强。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批学科和一批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重庆大学目前的基础、实力和发展态势分析,我们有实力、有机会进入世界500强,我们也处于进入世界500强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进入世界500强,不是在国内高校竞争,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竞争,不是非要挤掉排在我们前边的国内高校,我们完全可以挤掉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进入世界500强。因为中国高校整体发展很快,中国会有一批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只要我们措施得当,不再不掉队,保持在985方阵,如果有可能再把位置往前挪一挪,重庆大学完全有希望进入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行列。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也要有这个使命担当。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科学规划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与学校的综合改革结合起来,与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注重各项工作的指向一致和相互衔接,把综合改革方案制订、“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以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台账”,整体部署、系统推进。通过五年多的努力,争取近10个左右的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行列,真正为一流大学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3.我们怎样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一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感和责任感。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在我们部分干部教师中,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三个缺乏”、“两个满足”。所谓“三个缺乏”:一是对我校在985这个方阵中,底子薄、基础相对较差还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对我校地处西部要赶超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缺乏自信;三是我校有的学科在爬坡上坎的时候,或者遇到曲折的时候,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和韧劲。所谓“两个满足”:一是一些同志容易满足于学校过去历史形成的传统地位;二是容易满足于纵向发展取得的成绩,容易沾沾自喜,自认为“过得去了”。我们必须看到,虽然目前学校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依然“大而不强”,在一流学科、高水平师资、学术前沿、国际影响等方面的一些关键性指标,与其他985高校相比处于下游水准,在一些国际著名大学排行榜当中也未列其中。这对学校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居危思危、自我奋起, 科学制定规划与方案,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
——二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有这样一个基本精神:国家财政投入实行“保重点、压一般、促改革”的建设原则,促使学校调整资源分配格局,优化学科结构;强调重要指标,强调绩效考核,改变拨款方式。2015年上报方案,启动实施,进行年度考核;2017年即要进行中期考核,进行动态调整,其结果将影响经费划拨;2020年进行整体评价,对经过重点建设成绩特别突出,若干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实行常态支持,国家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建立退出机制。因此,“双一流”计划是动态的、竞争性的,我们必须突出重点,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调开放,在强调每个一级学科制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10-15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科,打造学科高峰异峰,强化学科优势特色,形成学科核心竞争力。同时对其它一级学科给予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做到统筹兼顾,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在重点投入这个问题上,大家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要服务、服从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这个大局。“双一流”建设不能撒胡椒面、搞大锅饭,否则我们将错失良机,丧失机遇。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真正抓住机遇,经过5年多的建设,能有近10个左右学科进入全国一流学科,同时在国际上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学校就有可能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无论对获得支持的学科,还是对其他学科;无论对获得支持的学院,还是其他学院,都是极大的支持和提振。总之,一流学科上去了,重庆大学的整体实力和声誉也上去了;同时,重庆大学的整体实力和声誉上去了,有重庆大学这个平台和影响,其他学科的实力和竞争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三要以人为本,抓住关键,提升人才队伍水平。人才队伍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决定因素,也是加快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支撑。我们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定要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提升高层次人才聚集和培养的能力。
一要坚持引培并重。外来和尚未必个个好念经,但外来和尚可能带来新经。要根据学科队伍建设规划的岗位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带动提升学科整体实力。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其注重有学术潜力的青年教师的扶持培养、后续支持和持续发展。引导广大教师将学科建设与个人发展结合,明确发展方向,提高研究水平,主动参与重大项目,努力提升学术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要培养创新团队。发挥学校对科研团队、学科梯队、项目的组织作用,关注成果转化以及成果对社会、区域、行业的贡献。建立并完善适宜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和成长的人事评聘、绩效评估与考核机制。加强学科团队内部制度化建设与管理,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内部权益分配机制,推进一流大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均衡发展。
三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作用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学术氛围。要发挥薪酬体系的保障、激励和调节功能。不断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实现学术内涵评价,认可教师在自身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影响,营造宽松向上、追求卓越、潜心研究的学术氛围和环境。继续推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要切实保障教师学术资源分配优先权。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从严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要更加注重软环境的打造,凝聚重大的精气神。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软环境有时比硬件条件更重要。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同志给我讲,在国外一流大学,你会感觉到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支撑着你;而在国内的学校,就缺乏这种感觉,甚至是相反,总觉得有各种牵牵绊绊。打造软环境,关键在领导干部。在校院两级管理层,首先要求干部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给学生带来自豪感,给教职工带来归属感,给离退休同志带来幸福感;我们学校不仅要具备一流大学的外形,更要具备一流大学的神韵和味道;目前看,在不少硬件建设上已基本具备了一流大学的硬件条件、硬件设施,我们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软件环境的营造和建设上;要更加注意人文关怀;这些东西不亚于物质条件的吸引力;还有就是管理与服务上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工作需要更加深入,要更加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服务与管理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一定要让师生时刻感觉到:学校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支撑着他们,关注着他们。
——五要重实际、谋实效,把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计划落到实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事关教育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也关乎重大的未来,需要我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的谋事理念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加快推进。4月21日我在北京参加了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主持召开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座谈会,应该说,“三严三实”开启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征程,为我们抢抓机遇、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求真务实是“三严三实”的核心。共产党人修身如何、用权如何、律己如何,最终都表现为谋事创业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体现为谋事创业做人的效果、作用和影响上。学科建设主要依托相关(牵头)学院,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学院要从学科现状与发展的实际出发谋划工作,在申报重点建设学科和编制2015-2020年学科建设规划时,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确保学科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任务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学校层面也要结合学校传统和基础,适应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加强学科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谋划要实,工作要实,不能心浮气躁;如果不严不实,整个工作就会付诸东流,前功尽弃,当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要脚踏实地、真f抓实干,看准了的事情、定下来的工作,就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向前推。全校上下要增强学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当前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努力方向,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责任分解,层层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方面面,牵扯全校各个单位,具有多环节贯穿性和制度间的关联性、以及运行环境关系的紧密性,全校必须上下一盘棋,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师生之间的广泛联动,树立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凝聚全校资源、形成建设合力,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加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有机衔接,确保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在积极稳妥的节奏中有序推进。
总之,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竞争激烈,希望全校上下立即行动起来,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谋划、落实举措,争取在高等教育新一轮国家重大战略中取得先机,为实现重庆大学百年办学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谢谢大家!

201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