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领导讲话 > 正文 >
周绪红校长在重庆大学2015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5-11-30 00:00  阅读次数:
亲爱的同学们:
怀着相同的追求与梦想,凭着同样的坚毅与执着,6325名优秀学子今天相逢嘉陵江畔,齐聚歌乐山下,携手走进彼此共同向往的重庆大学。此刻,作为校长,我要衷心祝贺你们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蟾宫折桂,也代表重大全体师生热情欢迎你们成为光荣的“重大人”!
从今天起,你们就和重大结下了终身的“学缘”,可谓“学在于斯、缘定于此”。在这里,春有樱花烂漫、夏有荷叶莲莲、秋有银杏金黄、冬有腊梅飘香,无论是晨曦山色,还是夕阳湖光,都令人神怡心旷;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融、科技与人文并举、大师与学子相长,涵养书香、学术日新的重大将陪伴你们度过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这美妙的光景曾是多少重大先辈的期盼!八天前“抗战胜利日”阅兵让我们不禁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也深切感受到强大祖国与个人命运是如此息息相关。1929年,重庆大学诞生于风雨飘摇的年代,与重庆建市同年。建校后不到两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发动了侵华战争,从此,重庆大学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重庆军民面对日寇飞机持续五年半的疯狂轰炸,以坚忍不拔的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作为这座英雄城市的最高学府,重庆大学奋发图强,广大师生同仇敌忾,一边坚持教学科研,一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和直接对敌作战,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重大人”的抗战故事。
我们先从重庆大学的创始人刘湘说起。刘湘是民国时期川军统帅、四川省主席,作为重庆大学主要创始人于1929年至1935年出任第一任校长,为重庆大学的起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刘湘在国民政府国防会议上极力主张“全国总动员,与日本拼死一决”,慷慨陈词近两小时,明确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主动请缨出川对日作战。会后,出席会议的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临刘湘寓所访问,赞誉他积极抗战的决心。身边人劝多病的刘湘不必亲征,留在四川。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之后,刘湘亲率部队出川抗战,但在抗战前线突发疾病,1938年在汉口去世,逝前留有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的遗嘱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川军的士气,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刘湘校长!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我国无线电研究的创始人、中国赴北极科考第一人、重庆大学电机系教授冯简先生。冯简教授192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毕业,1938年受聘我校电机系,担任教授和系主任,1941年至1949年担任我校工学院院长。抗战初期,冯简教授作为资深专家在重庆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即“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远东反法西斯各盟国电台尽落入日本之手,该电台成为盟军在远东唯一可用的联络枢纽。当时在重庆的国外记者都利用这个电台转播和发稿,军国主义的罪行和中国不屈的声音都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向全球发布。日寇深感头痛,周密部署对其重点轰炸,但该电台躲过重重劫难,在冯简教授和学生们的精心维护下雄鸣不止,使其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丰碑。无可奈何的敌人感觉“无休止”的电台声音就像令人烦躁的蛙声,谑称此电台为“重庆之蛙”。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就是从“重庆之蛙”传遍中华大地。
抗战期间,重庆大学遭到日军多次轰炸,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分惨重。其中,建成不到十年蔚为壮观的行字斋和工学院两栋大楼正中炮弹,行字斋被夷为平地,所幸工学院大楼经修复后保留下来,也就是现在A校区的“二教”。当时,师生们在废墟中利用破碎的砖石搭建起一座大轰炸纪念碑,至今依然伫立在“二教”旁。战争是炼狱,亦是熔炉;敌人愈残暴,我们就愈发坚强。刚刚诞生且还处于羸弱中的重庆大学历经这场劫难,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斗中,由一个“懵懂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有志青年”,以坚强的意志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师生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深入社会各阶层发表演说,表达和号召与日本侵略者奋战到底的决心;邀请周恩来同志到学校来作形势演讲,师生们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新高潮;40级机电专业学生何其忱投笔从戎,赴美受训后成为“飞虎队”的一员,任B-25型轰炸机机长,屡建战功。重大还积极发挥教育大后方的作用,以宽广的胸怀毅然向内迁至重庆的中央大学伸出了慷慨的双手,提供土地、搭建校舍支持其办学;广泛吸纳各方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大师云集,名家荟萃,构筑了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块高地。主动发挥文化大后方的作用,倡导成立“沙磁文化区”,带头掀起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热潮,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在这里得到传承与发展。充分发挥学术大后方的作用,师生亲手开挖防空洞,建地下实验室,“顶着轰炸”坚持教学科研;教授们发挥专业特长,服务战时社会需要,建筑系黎抡杰教授就防御空袭专门开展了“防空建筑及战时城市规划”的研究,为重庆防空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抗战胜利后由他主持设计了“抗战胜利纪功碑”,即现在的重庆“解放碑”。
这场生命与死亡、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的决斗,锤炼出我们薪火相传的“重大精神”,那就是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勤俭朴实、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她根植于巴渝大地朴实无华的淳朴民风,与山城儿女顽强不屈的精神同根同源,凝结成我们“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她犹如黑暗中的火炬,照亮着重大人进取的道路。在重大精神的指引下,学校始终与国家同风雨、共命运,与时代同前进、共发展,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前列,赢得了学校发展中的每一次重大机遇,发展成为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一所大学;广大学生以拳拳报国之志,刻苦用功,勤奋努力,成长为一批批行业精英和国家栋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祖国繁荣和人类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这把精神的火炬传递到了你们的手中,并将继续引领你们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追求卓越、创造历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对重大精神的诠释,你们作为重大的“新人”,我想给你们几点建议。
首先,胸中有情怀,肩上有担当。
“情怀”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要深刻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你们十分幸运,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所以,今日之中国需要你们成为担当有为的青年,而不是潜水围观的看客。你们要更多地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正如重大校歌所言“复兴民族兮,誓作前锋”,年轻的你们应当勇敢地走向前列,以家国情怀书写壮丽青春,以使命担当承载民族希望,迎向时代赋予青年“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夺目荣光!
其次,头上有星空,脚下有行动。
“头上有星空”就是要有远大志向和理想。古人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所以,做人必先立志,而且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理想有机结合才不会失去实现理想的土壤。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没有实际行动再好的理想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实现理想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矢志不渝;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游戏人生,不浪费时光。在丰富的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和谐共处、学会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要注重内心修炼,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公民意识,坚守做人原则和道德准则,“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第三,眼里有世界,心中有宁静。
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大学校园与社会的“围墙”已不复存在,社会的纷繁喧闹打破了宁静的校园。在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我们很难也没有必要去避开真实的社会,应该以开放的姿态适应这种改变,享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并运用快捷的手段去认识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认知世界的碎片化所导致的思维取向的直观化正成为一种“流行”,生活世界的浅显化所导致的精神状态的平庸化正成为一种“潮流”,校园也难免有些浮躁。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放任自己随波逐流,应该为学习寻求一份不受干扰的宁静。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这样你们才能在纷呈世相中不迷失荒径,怀着对梦想的追求,把自己的心沉寂下来,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
同学们,“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你们是重大的未来,承载着重大人的希望。你们要始终秉承“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立青云之志、揽万卷之文、汲文明之华、成恢弘之业,让重大精神指引你们前进的方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