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
重庆大学“三个聚焦”做好心理育人工作
发布日期:2023-06-30 15:37  阅读次数:


重庆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系统谋划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聚焦支持、启发、锤炼三个方面,努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聚焦“支持”,健全工作体系。探索形成“预防干预体系化、风险管控制度化、追踪管理流程化、健康测评长效化”四位一体心理危机预防管理体系。每年测评近4万人次,运用多样化帮扶举措,分类逐级衔接,闭环反馈。对发现风险隐患的学生,逐一进行辅导员谈心谈话及面对面心理访谈;提供丰富的团辅“菜单”,并对班级、党团支部、科研课题组及学生社团的团队建设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营造温暖支持的团队氛围;定期走访学院,逐一研判重难个案,研讨需重点关爱学生的个性化帮扶方案。探索建构“全覆盖定期本硕博学生风险筛查”“多维度健康人格和积极品质发掘”“自助互助求助心理资源科普”“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研”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追踪测评体系。各学院配备专职咨询师、兼职咨询师及专科医生专人联络,日常做好发展咨询,发生学生危机立即联动干预,畅通24小时送医、就诊、留观及住院绿色通道,不断完善动态关爱信息系统,形成发现、上报、评估、反馈、跟踪的链条机制,“社校家医”多源数据信息的整合机制,每两周定期信息互通、危机风险随时互通的动态机制。

聚焦“启发”,增强心理韧性。对于学生的身心疾病、学业就业、家庭矛盾、现实困难等问题,以“全员参与”的心理力量支持学生,以“激发潜能”的实践体验鼓舞学生,以“爱与幸福”心理文化滋养学生。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文化传承、“五育”并举紧密结合,帮助每位学生超越问题、获得最优化发展与螺旋上升式成长。充分提供个案咨询、团体辅导等心理服务资源,多维度开展积极心理素质训练,增强学生面对困境的心理韧性,强调开发学生自身潜力。对潜藏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最终做到转危为机、化险为夷。学生主动联系心理咨询量持续上升,2022年心理咨询5678人次,较5年平均值增加2224人次,增幅64.4%在团体方面,2022年中心线上线下开展团体辅导122场,指导学院开展心理育人活动856场,参与师生超过5万人次,近5年心理活动参与学生超过10万人次。加强专兼职咨询师队伍建设,系统化培训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常态化培训班主任、学业导师、研究生导师,规范化科普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着力提升全员育心水平,将“启智润心”融沁于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中。

聚焦“锤炼”,激发自主潜能。落实《重庆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重庆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重庆大学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分工方案》要求,开设本科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抓住“三有”第一教学课堂,打造“五育”第二实践课堂,拓展“三微”育人网络课堂,打通“教学-实践-网络”三课堂翻转教学,着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方方面面。从打造舒适的物理环境、营造有爱的人文环境、创造科学的技术环境三个切入点构建全方位育人生态,在“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个层次全面覆盖,并延展到家庭及社会共同支撑,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个方面合力培养,以宿舍、教室、实验室、食堂、场馆、图书馆六大阵地全面沁润,全校联动,让心理科普定期不定期绽放在各自网络平台,将健全人格积极元素植入师生现实场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激发学业动机,构建亲密人际,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