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坚持“四个面向”, 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 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优化科研管理 体系、构建三层次科技创新模式、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打造 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实力显 著提升。
优化“1+5”科研管理体系,打通科技创新链条。围绕产业 链部署创新链,打造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 个管理机构和前沿交 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联合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 5 个科研实体的管理体系,打通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链条。前沿交叉学科 研究院开展前瞻性原创性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先进技术研究 院开展军民融合科学研究,国际联合研究院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开 展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技术转移研究院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 科技成果孵化,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服 务国民经济建设。“十四五”开局以来,学校原始创新、承担国 家重大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今年以来,新增国 家级千万元以上重大重点项目 10 余项,其中超亿元项目 1 项;转 化科技成果 100 项,转化经费6000 万元,吸引投资超过 3 亿元; 首次成功剥离得到约 2.3 nm 厚度的微米级单层 2D 纳米片,研究 成果在《Nature》发表。
构建三层次科技创新模式,开展有组织科研。构建“学科类、 交叉类、综合类”三层次科技创新模式。依托相关学院,按照“强 化工科、夯实理科、拓展医科、提升信科”的思路,瞄准学科前 沿结合现有学科优势和特色,凝练了 33 个重点学科研究方向;依 托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瞄准世界学科前沿,凝练出 20 个科学问 题,组建了“先进电能源化学”“量子材料与器件” “跨尺度多 孔材料”“超瞬态科学”等 5 个前沿科学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 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梳理出 20 个“卡脖子”关键技术,成 立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碳中和”“智能肿瘤学”“乡 村振兴”“绿色智慧供应链”等 7 个交叉学科研究院;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契机,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 向,围绕“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 “电子器件”“人工智能”科学领域打造重庆大学科学中心。搭 建“未来芯片”“量子材料”“合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平台, 实现创新主体聚合,创新资源汇聚。
建立分类多元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科技评价为 抓手, 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根本,修订完善科学研究多元分类体 系、团队考核、项目与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等制度。实施学校整 体评价和学院(学科) 分类评价相结合的科研评价机制,学校对 各学院实施整体考核,体现学校对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组织 牵引;各学院制定符合学院和学科发展方向的科研成果核算实施 细则,合理发挥科研评价在政策激励和学科发展中的双重作用。 探索团队考核、长周期考核模式,按照“研究目标、研究方向、 科研任务、运行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六个统一实施团队 考核, 以完善信息化系统为突破口,强调团队整体性管理,推动 科研管理制度由“激励科研”向“科研激励”转变,“以研养研、 以研促研”。针对“超瞬态实验装置”“微波无线能量传输”等 重大任务, 以目标为导向,开展团队加长周期考核试点,引导和 鼓励团队潜心研究,集中精力攻关核心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