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四推进”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
重庆大学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建设“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办学愿景,把坚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的理念落实到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着力构建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体系,通过设立重大攻关项目推进教学改革、以通识教育、新生研讨课为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推进质量工程等“四推进”工作模式,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效果。
——设立重大攻关项目,推进教学改革。经过周密策划和广泛动员,2012年5月,学校投入1100万启动了“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明确要求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协同合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开展教学改革,全校24个二级单位申报了24个重大教改项目,项目负责人均为各学院主要负责人或教学副院长,各项目准备充分,调研深入,竞争激烈,集中体现了全校上下以着力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共识。而近3年来,学校每年均投入1000万元用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其投入经费之多、投入教师数量之大、改革力度之深、影响面之广,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以通识教育、新生研讨课为途径,推进素质教育。为夯实学生持续成长的科学与人文基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学校积极推行以通识教育、新生研讨课为途径的素质教育。学校系统规划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由新成立的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引进的知名学者培训教师和助教,开设了《经典阅读(上)、(下)》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试点,并逐步在全校推开。自2009年起在全校新生中开设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s),由各学科领域的教授/学术带头人专门面向大一新生开设小班研讨类课程。新生研讨课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方式和基于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分为校级示范课程和院级课程两种,其中校级课程选课时“抢课”火爆。每年有200多名教授承担新生研讨课,对新生在树立学习目标、开拓视野、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训练,深受学生的欢迎。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构建了包括了“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和“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在内的全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成立了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Innovation Center)。实践创新能力基本培养体系针对全校学生,涉及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内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实践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体系则是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主线,满足学生自我培养需要的个性化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全校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学校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举办的创新实践班等多种形式。学校平均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20余项学科竞赛。近3学年来,共有近19000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国际特等奖提名1项、国际一等奖11项、国际二等奖21项、全国特等奖33项、一等奖98项、二等奖138项、省级奖129项。多层次、全方位推进专项创新实践活动,组织第一至四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验收工作,共结题共179项,结题项目组发表论文16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此外,学校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并通过学校补贴经费等措施做实学生实习环节。
——创新闭环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推进质量工程。学校树立以学生发展增量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持续探索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形成了“生源输入-学习过程-就业出口”全覆盖、成体系,第三方调查和自我调查(评估)相结合,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成闭环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学校连续发布《重庆大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红皮书》、《重庆大学本科学生发展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重庆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等涉及学生培养质量的年度报告,并与学院本科教学绩效考核结合,为学校加强教学质量常态监控和开展自我评估提供了保障。学校还委托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我校2011届3000多名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第三方和自我问卷调查为形式的质量评价方式,其深度、广度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列,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和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其确立的国际国内比较的多维视角,使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具有国际性和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