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领导
办公室简介
职责分工
一线风采
规章制度
服务指南
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工作
>
正文
>
重庆大学探索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日期:2014-12-02 00:00 阅读次数:次
重庆大学坚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从消极被动的、诊治式的、面向少数人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转向主动积极的、塑造型的、预防性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以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辅导员为骨干,学科教师为生力军,学生为主体,家长为后援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强调全面渗透、全员参与。一是专职心理教师和校内外精神科医生组建学校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工作。二是100多名获得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开展个别座谈、团体辅导,在对特殊生人群重点关注之外,注重引导全体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通过积极的案例引导、平等的交流沟通使学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获得充分满足,研究生导师也通过不定期与研究生进行心理交流辅导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四是建立学生心理委员制度,本科生按班级配备,研究生尽量覆盖不同实验室、导师、科研团队,按照30:1的比例配备心理委员。学校对学生心理委员进行系统知识培训,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用健康积极的状态影响身边的同学。五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家庭中,通过发放《致新生家长书》等资料、组织心理咨询专家与家长座谈等方式,争取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是开展既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将“5.25”心理手语操比赛固化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品牌,通过手语操学习、训练增强参与者的团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每年有1万多人次受益。二是建立学生朋辈心理服务的成长团体,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心理辅导社团——“开心部落”每周开展活动,主题涉及自我认识、悦纳自我、找寻职业目标、学会融入社会等,吸引了本校及重庆市其他学校的学生踊跃参与。三是发挥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在虎溪校区以建设项目的形式推动学生工作站的宿舍文化建设,使宿舍成为培育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第二课堂,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文化氛围。
——丰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
从消极预防和被动干预转变为积极开发学生潜能,重庆大学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引导重点从关注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转向帮助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社会心理学》等的“接地气”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心理健康讲座从情绪管理、人际调节、学习压力调适、情感、睡眠、职业选择、考试压力和性心理等八大方面制定 “菜单”,由学生自主“点餐”。二是在传统的面对面咨询的方式之外,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微博互动咨询等,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建立积极的咨访关系,使心理咨询成为帮助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三是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同阶段的心理,调整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贯穿“入学、学习、就业”三段教育全过程。
上一篇:
重庆大学扎实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下一篇:
重庆大学以建管学院为试点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