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组织29支实践团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完善机制,强化实践指导。建立暑期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微信、QQ群等多种通讯手段与各团队建立即时联系。建立主动联络制度,在每个团队安排专门联系人,随时跟踪了解团队动向和活动情况。建立安全预警机制,每天向各实践团队发送相关地区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及时调整团队活动安排,确保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建立经验分享机制,随时将调研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整理,并及时通过简报、邮件、微信等方式让各实践团队共享。
学以致用,突出实践特色。化工学院、动力学院实践团队赴乡镇、社区开展水污染情况勘测与整治研究、对当地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污水以及禽畜饲养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评估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开展“低碳环保好公民”活动,向居民讲解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公管学院实践团队走访多个乡镇党群服务中心,针对农村人员流动频繁致使党及其群团组织不能有效联系群众这一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意见建议。外语学院实践团队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针对特殊语言文化现象进行调研考察,助力语言融合、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生科学院实践团队针对重庆酉阳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技术培训、播放科普录像等形式,推广农业科技产品,帮助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资环学院实践团队以“四叶草”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以垃圾分类回收为重点,推广倡导资源回收再利用等可持续发展理念。
洗礼思想,丰富实践内涵。党委学工部、经管学院、弘深学院等多个实践团队奔赴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等革命老区,探访“革命摇篮”,接受红色专题教育,开展主题文化产品设计,加强党性修养。新闻学院实践团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宣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基层群众。建筑学部实践团队走进邓小平故里四川邻水,开展挂职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践行“两学一做”。法学院组织学生党员实践团队参加重庆涪陵当地监狱警示教育活动,通过鲜活的警示教育案例尤其是腐败教育案例,提高法制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
扶贫帮困,提升实践价值。软件学院实践团队组建电子商务服务团,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引导农村贫困户学习电商知识,帮助农民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创业,指导农民网上开店、网上购物,助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体育学院实践团队奔赴云南大理,为当地贫困区县的村镇小学带去体育器材与专业知识,在带领孩子们运动和游戏的过程中,普及坚持锻炼、健康生活的理念与方式。物理学院实践团队针对重庆市潼南区玉溪镇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留守儿童问题“家长卷”和“儿童卷”两部分调查问卷,深入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动态。电影学院实践团队以“寻声有梦”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到重庆贫困区县拍摄微电影、纪录片等,呼吁社会广泛关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校团委供稿)